人间四月天,漫步陆阳大地,处处春意盎然:茶满园、蔗如海、鸡成群、猪成栏……一幅幅和谐的生态新画卷人景益彰徐徐展开。
随着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的起步开局,陆屋镇深入实施“特色农业提升工程”,“一村一品”规模种养产业扶贫精准发力,一股股增收致富的热潮,在乡间不断涌动。 山地鸡 松木山村增收新看点 4月15日,笔者来到该镇松木山村养鸡大户黄有国的养鸡场,远远就听到“咯哒、咯哒……”这充满乡土气息的鸡叫声。一群群黄色的土鸡正在林下奔跑,有的啄着地上的草籽,有的在灌木丛中憩息,还有的在追逐“打架”……
黄有国,松木山村团支书,当过兵,打过工,2013年开始养鸡。现在他养有小鸡6400只,童鸡3000只。说起他的工作探索和最终选择,30多岁的他踌躇满怀。
他告诉笔者,他不养肉鸡,专养童鸡,因为童鸡好养,成本低,收效快,60天一批,容易出栏。今年1月至今,他先后卖了3批童鸡,每批3000多只,纯收达2万元。笔者在他的鸡场看到,在养的数千只体型娇小、行动敏捷的童鸡在山林里见人就四处飞窜。“这些鸡都是灵山正宗土鸡,再过10天即可上市。”树林下、花草间,在一群群放养土鸡的包围中,主人黄有国正在给它们喂养饲料。
黄有国利用山地放养的这些土鸡,白天在树下啄食小虫等天然饲料,傍晚自己走回棚舍,生态环保,备受客商青睐,产品远销广东等地。
松木山是陆屋镇的边远山村,全村870户,4000多人,山地资源丰富。目前,该村家家户户养鸡,多的每年超过30000只,少也有1000只,其中像黄有国那样的养鸡大户该村就有18户。
发展林下经济,规模养鸡成为了当下松木山村民增收的新看点。 万头猪 罗屋坪村致富好路子 在陆屋镇,罗屋坪村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该村养猪小有名气,全村1200户,5000多人,时下存栏有猪10000头,是镇里生猪的养殖基地。当天,笔者又到该村看了村里文书张铁林的养猪场。他的猪场建在镇二中附近的一个山坳里,两个大棚式的猪栏矗立在方圆数十亩的坡地上,旁边相间分别种有10几亩茂谷柑和王妃贡柑。猪栏看上去建得很标准,宽敞明亮,通风透气,栏内装有几台个大抽风机,水电到位,还配有音响。
张文书介绍,他建这个猪场共花了20万元,栏内配音响,目的是让猪去其狂燥,促其膘肥速长。
果真,走进猪栏,看见里面一头头大猪白胖胖,肥嘟嘟的。见人进来,猪群马上走到槽边,好象在等待主人喂食,并发出阵阵的欢叫声,一点都不狂怕,甚是可爱。
“我栏内有猪1000头左右,去年12月29日开始养,现在已有105天”。张铁林说,一般150天出栏,一年两批,第一批大概6月底前可以上市。
张铁林养猪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是与县圆丰牧业公司签订合同保价收购。
“养殖过程,全部由公司提供猪苗、饲料、防疫服务及其他技术指导等。”
张铁林说:“自己只是负责管理,猪粪资源还可以用来种果,依托公司农户养猪不愁销路。”
现在罗屋坪村共有13个养猪大户,每户养猪1000头以上,加上100头以下的小户,每年全村出栏生猪2万多头,人平养猪近5头。
该村的规模化、产业化养猪,为村民拓宽了一条致富奔康的好路子。 靓荞头 石子岭村“钱粮双丰收” 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来自于产业发展。
规模化、产业化种植,既是群众致富的根本途径,也是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。
荞头是陆屋镇的特色种植项目,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兴旺一时,因为当时镇上有一个罐头加工厂专门加工,不愁市场销售。但随着罐头厂的转型关闭,荞头种植曾一度走向低潮。
直到2000年以后,进入该镇采购的外地客商逐年多了起来,市场行情也不断看涨,这个产业才又开始逐渐兴旺起来。
尤其近年来,广东客商前来抢购,价格由往年的1.5元至2元/公斤,上升到了2.5元至3元/公斤,群众的收入大大增加,种植热情更是高涨。以石子岭村为例,该村899户人家,总人口3688人,现在80%以上的农户都种有荞头,多则5亩,少则1亩,全村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。
“荞头属冬种作物,割了晚造水稻就开始种,每年6月份收。”镇农业站长劳创波说,这种作物易种易收,亩产2至3吨,收入不菲。
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,按现行最低价,一公斤荞头2.5元,一亩2吨,收入5000元,同样的管理,群众种一造荞头就要比种两造的水稻多增30%的收入。仅此一项,该村每年收入就有500万多元。
“一造荞头,一造稻。”目前,石子岭村群众‘钱粮双收’。(韦炳林)
镇领导到松木山村检查村民养鸡情况
农业站技术人员到石子岭村检查村民荞头种植情况
来源:灵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
|